一 提到自我介紹,總是覺得尷尬,究竟怎樣才是好的自我介紹,讓大家去認識我?
或這這樣說,我希望大家認識怎樣的我? 考過的證書、比賽的獎項、演出的經驗、合作過的藝人等等……這些又是否我渴大家認識的我,然後「嘩!」一聲,心裡暗暗想:「洗唔洗吹到咁?」。有沒有誇大就很主觀,但是這些都不是這一頁的重點。與其找一些豐功偉績出來,我倒不如細思慢想自己學習音樂的經歷,即使是路過的你,看畢也會有一些得著,也從中能夠了解我。
一 記得初中時的我,從來沒有想過學習音樂,中一的時候,班上的同學都是「人人五級,八級琴」,那時只會玩彩虹冒險,跑online,又怎會有毅力去練習音樂。記得當年中一音樂考試,要自選音樂表演,我最後選擇了唱校歌……見到身邊的同學也玩彈琴,到中二的時候,我娘親終於比我學琴,於是我「偷偷地」去了琴行學琴。為甚麼是「偷偷地」,(因為報初級,連一級都無,我當然唔想比人知XD)。
最後學了一年就放棄了,原因是當時的老師找到另一份工作不再教琴,我也因此沒有再彈再學了。
**這個初中的經歷,想帶出幾個思考:
1)不喜歡音樂,又如何有動力去練習?
2)你練習樂器的動機是甚麼?為了應付考試(考級),朋輩的認同還是其他?
3)為甚麼學習一樣樂器也要這樣羞恥?(低級就廢,高級就威嗎?)
4)沒有老師就停止學習,如何可以保持學習的動力?
一 記得中三的時候,那時對打鼓漸漸產生了興趣,很想像鼓手們那麼帥,就去了報打鼓的課程,後來更踏上了夾band的路,高中跟同學一起夾band,自己又另外學習木結他,找同學夾歌。那時高中每個學年一開學,我就會找聖誕聯歡會的負責老師,主動申請作表演單位,然後就找幾個同學一起練習,期望帶最好的表演給同學。那時候真的很開心,也在中學時有不同的演出機會,挑戰自己,也分享音樂。
**這個高中的經歷,又想帶多幾個思考:
1)為甚麼我沒有考級,但又卻一直進步?
2)學習音樂,是否只有一種方式?
3)學習音樂,最大的滿足對你來說是甚麼呢?
一到大專的時期,就是開始接觸商業演出及準備職業生涯的時候。記得一次一個中學同學找我為一個演出彈幾首木結他伴奏,有機會當然要抓緊,努力準備,然後享受演出。到最後,主辦人欣賞我的準備,給我其他的商演機會。就踏上了木結他的演出之路。更因為我自己選讀數學系,而對樂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再重新思考及進深學習。
**這個大專的經歷,又想帶出幾個思考:
1)機會,你會自己爭取還是守株待兔?
2)機會,會害怕逃避而受打擊,還是勇敢面對而成長?
3)勁既人與獲得機會的人成不成正比? 是否勁就有機會?
4)音樂,你花多少時間去思考?
一當然還有我初職的時期,有空再跟大家分享。說到這裡想有一個整理,還有帶出這個網站的介紹。上面帶出了10點思考,特別想強調一點,就是音樂的成長,其實很闊,其實不只是單一「知識技巧」的學習,機會令我們可以行更遠,但不懂迎接機會又會令我們很容易欲行又止。成立這個學習平台,是希望大家在傳統的學習方法以外,有另一個選擇,學習一些平常學習不到的音樂知識,想法。
一我無意反對傳統的學習,指的是考級,練歌,填鴨的學習方法,我認為是因人而異,及不同的階段。最重要是你知道自己想學習的是甚麼,從而找到相應的教育資源。我希望這個學習平台是成為傳統學習的一個輔助學習工具,協助大家更全面的成長,可以行得更遠更健康。
一 一路走來,身邊玩音樂、學習音樂的人越了越少,我希望在此與大家成為同路人,長路一起走,並且互相祝福。
LOKA